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瀕長江,東臨鄱陽湖,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整個山體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約16公里,山體面積302平方公里,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交匯,雄奇、險峻、秀麗、剛柔相濟。宋代詩人蘇軾曾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擁有12個景區、474處景點,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四季可游,唐代詩人白居易以“匡廬奇秀甲天下”八個字道出廬山的秀美和品位。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史記》。東晉陶淵明、謝靈運等一批文化名人,在廬山進行了大量的文學藝術創作活動,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1500多名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相繼登臨廬山生活、游覽,寫下1萬余首贊頌廬山的詩詞歌賦。
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代表了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除此之外,廬山藏傳佛都、道教的寺廟和道觀多所,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教堂多座,是一座集5教為一身的宗教名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廬山白鹿洞書院更代表了理學家家朱熹的興復和中國近世七百年的理學大趨勢。朱熹稱贊這里是個“無市井之喧,有山泉之勝”的好地方。
上世紀三十年代,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廬山首先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從而創立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廬山出現了美、英、俄、法、日等20多個國家風格的別墅近千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廬山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夏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三次登上廬山,主持召開了世人矚目的三次重要會議。
聯合國專家在廬山成功申報《世界遺產》時,評價廬山:“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聯合國地科聯專家在廬山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時對廬山給于了高度的評價:奇秀廬山,飛峙江湖,蒼潤高逸、俊偉詭特。典型的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遺跡,珍貴的變質核怵巖構造、壯觀的復合地貌綜合了極高的地學價值。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學術研究作用。廬山地質公園是地質遺址和歷史、文化、植物、名勝的完美結合。
1996年12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2年廬山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電影“廬山戀”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2004年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一舉成功,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5年被評定為全球唯一的聯合國CCC/UN優秀生態旅游景區,并被推薦為中國唯一提名的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獎單位;2006年1月,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聯合授予廬山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稱號;2007年廬山被批準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08年廬山獲得“首批國家旅游名片”和“中國世界遺產景區十佳”殊榮;2009年廬山相繼榮獲“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等榮譽稱號;通過了5A級旅游景區復核和世界地質公園中評估;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廬山世界名山大會,成為世界名山協會永久注冊地。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長虹大道32號 電話:0792-8180870 傳真:0792-8180870 郵編:332000 E-mail:jjswhly@163.com
Copyright © 2024 九江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贛ICP備16010728號-2 贛公網安備 36040302000191號 工商網監